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成立一周年,其支持的公益小店成員已超1000家,它們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,140個城市。小店的類型涵蓋餐飲、理發、商超等,公益模式涵蓋免費提供用餐住宿、供應救災消毒物資、專設特殊人群就業崗位等。
億聯銀行定位“數字銀行”,依托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彩神vl规则手段,為客戶提供 7×24小時安全、便捷的金融服務。經過五年的發展,億聯銀行資產規模從20億發展到了600億;自營APP、微信銀行等渠道,存款客戶超過219萬,線上貸款授信客戶超過2600萬,累計為55萬小微企業解融資之急,為近2萬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。
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,是商業銀行踐行金融為民,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、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。近年來,藍海銀行深入貫徹落實監管要求,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,持續完善全流程消保管理體系,推動消保工作數字化轉型,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消保工作水平,切實履行好金融企業的責任擔當。
網商銀行29日發布2021年年報。報告顯示,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39億元,凈利潤20.9億元。截至2021年12月末,網商銀行資產總額4.258.3億元,負債總額4.078.9億元,所有者權益179.4億元;不良貸款率1.53%。
民營銀行是現有金融體系的“毛細血管”,通過差異化發展、特色經營,運用金融科技解決普惠難題。目前,我國民營銀行不僅數量初具規模,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營模式和可供借鑒的發展經驗,有效彌補了小微金融服務短板、激發了金融市場活力。歷經七余年發展,成長中的民營銀行面臨哪些困境?民營銀行路向何方?
當前疫情反復波動,不少地區的醫療防疫物資需求量快速增長,奮戰在防疫一線的中小微企業亟需金融支持。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,筑起戰疫“金融后盾”,新網銀行開辟綠色通道,實現金融服務“不打烊”,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系列定制貼心服務,用數字普惠金融暖流緩和疫情“倒春寒”。
近日,網商銀行一則公告引發廣泛關注。公告稱,2022年4月21日起,網商銀行逐步暫停支付寶余額提現或轉入網商銀行Ⅱ類賬戶相關業務,同時網商銀行Ⅱ類賬戶僅支持本人綁定銀行賬戶轉入。根據網商銀行建議,如用戶有資金希望轉入網商銀行,可先將支付寶余額提現到本人的其他銀行卡,再通過銀行轉賬轉入網商銀行賬戶。
三湘銀行十億貸款、百萬補貼支持餐飲行業復工復產
紅旗連鎖(002697.SZ)發布2021年度財報,披露了其參股的新網銀行部分數據:2021年,新網銀行總資產規模為571.16億元,營業收入26.41億元,全年累計實現凈利潤9.18億元,同比增長29.97%。撥備覆蓋率345.14%,不良貸款率1.05%,較2021年初下降0.14個百分點。數據顯示,新網銀行經營整體向好,營業收入穩步增長,利潤增速穩健,長期發展基礎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。
在2022年3月公布的場景解析及語義分割技術國際榜單ADE20K上,網商銀行以0.6730的新高排名總分第一,這是繼去年斬獲并保持cityscapes語義分割榜冠軍后,在又一個計算機視覺領域權威榜單上取得的佳績。
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網站日前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(沈銀罰決字〔2022〕年第31號、32號、33號),遼寧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遼寧振興銀行”)存在5宗違法行為,分別為:違反金融營銷宣傳、金融消費爭議解決等相關管理規定;違反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相關規定;違反貨幣鑒別及假幣收繳、鑒定管理規定;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;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、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、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。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對其警告,并處罰款198.5萬元。
近期,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開展2022年“3.15” 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,微眾銀行積極響應活動的統一要求和部署,充分發揮互聯網銀行線上宣傳優勢,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教育宣傳工作,提升公眾風險防范意識,引導金融消費者理性維權,助力構建和諧、綠色的金融消費環境。